身边的大国工匠|为飞机智慧维修提供“中国方案”
刘宇辉,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机务工程部)机务类机载信息专家。20多年来,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理念,发扬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助力机载电子化系统关键技术基础平台建设,为推动中国民航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刘宇辉设计并完成了基于电子化系统及其设备架构的,面向新一代电子化飞机的工程数据管理系统,打通了机载信息系统软件生命周期控制及其硬件系统有效性/完整性控制的工程管理全流程节点,为下一代面向整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程管理系统提供了原型参照;建立起全方位飞机故障跟踪与诊断机制、飞机位置信息灵活追踪机制、动力系统燃油监控管理机制等,以大数据为依托不断拓宽维修数据裕度,为实现精准维修、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做出积极贡献。
(资料图)
近日,刘宇辉获评“中国质量工匠”。
将难点作为兴趣点
1996年,刘宇辉大学毕业后进入南航工作,在从事航空电子技术与工程的实践中,将飞机维修中的难点作为自己的兴趣点,主攻飞机健康监控诊断与大数据领域科技创新。
2002年,刘宇辉成功研发“飞机远程诊断与实时跟踪系统”,打破了波音、空客等原厂技术垄断,开启了以飞行大数据为驱动的飞机智慧维修关键技术“中国方案”,填补了国家发明专利空白。
“飞机远诊系统”以统一的技术方案,兼容波音、空客、安博威等主流机型机载设备传感数据的多样性,构建符合中国航空公司运营与维护特性的远程故障诊断平台,使地面工程师“遥诊千里”成为现实。
刘宇辉的研发成果,直接预判飞行故障累计数万次,前移安全关口,使传统的飞机视情维修转为预见性维修模式,节约因引进多个原厂系统而产生的费用约10亿元人民币。
携手团队,科技创新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刘宇辉积极携手团队,科技创新。
为解决大量南航飞机电子“无故障送修(NFF)”的顽疾,刘宇辉团队抓住大量飞机停场的机会,携手机载信息专业工程团队与航材质量验收业务人员,无数次穿插在机库与航材库房之间,完成飞机设备故障自检数据获取与数据推送的新型技术方案设计验证。
历时18个月,刘宇辉团队完成“无故障送修全流程支撑”技术平台的搭建,开创性地实现了设备故障数据与设备送修流程同步捆绑。项目迄今已完成南航A320/B737等近20家主力机型基地推广,为南航航材送修累计节资超过2000万元。
2017年6月,集团公司成立刘宇辉领衔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刘宇辉带领以飞机故障诊断为自主核心技术的科研/工程团队,深度实施相关科技项目研发与成果转化,构建以工业互联网原理为支撑的、面向生态化与平台化的飞机传感大数据维修数字化平台,开发嵌入式机载软件按国际同类产品折算总价值约9600万元。其中获授权新型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9项,已投产应用生产作业指导62项。
2020年7月,刘宇辉创新工作室被中国民航工会命名为全国民航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同年12月,工作室被广东省总工会命名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危急时刻有担当
在国产大飞机研制期间,中国商飞技术团队赴南航学习交流,刘宇辉团队承接中国商飞“飞机运行实时监控与监控管理技术系统”项目,将“飞机远诊系统”核心技术无私分享,完成面向飞机设备原理、线路连接、数据结构等自主化嵌入式编程关键技术的价值输出,提交多达40万字的项目专著,为中国商飞的同类系统构建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同期“孵化”10余名商飞工程师,为国产大飞机制造做出贡献。
“十二五”期间,刘宇辉担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之“空中交通航迹运行技术(TBO)与验证”项目机载设备方向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相关机载设备技术符合性验证与实施;“十四五”期间,完成《民航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智慧民航之机务维修专业专题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之“维修数字化平台”内容编写……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恰逢武汉机场跑道仪表着陆系统校偏期到,但校偏机不允许起降,却必须掌握武汉跑道仪表的设备状况,否则可能为日后物质运输埋下安全隐患。
由于此项目尚未结题,对飞行数据的获取仍为半人工状态。家中待命值班的刘宇辉,接到空管局项目上的电话。他意识到事情的急迫,便一人急忙驱车返回办公室,经4个多小时的数据分析,整理出半年之内南航飞机在武汉机场的起降数据,及时送达空管局项目组,使得武汉机场跑道仪表着陆系统性能得到检验,为疫情物资的运输提供了保障。
来源 中工网
编辑 段岚茜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