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业态让百姓“近”享便利
【资料图】
■ 本报记者 王旭光
中国商务新闻网济南市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4.2万,辖区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居民楼房多、小型业户多,老年人占比30%以上,青少年占比24.5%,整体呈现出“一老一小”多的特点。
甸柳新村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多方赋能,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服务标准,把居民所思所急所需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服务民生的“满意清单”。其打造的吉祥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汇聚200余家商户、10余家连锁品牌、40余种业态,辐射周围约0.7平方公里,实现“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各类业态全面覆盖。
党建引领,开创“六个一”新局面。街道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民生品质的“红色引擎”,将党建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充分融合,着力构建“党建引领、齐抓共治、多方聚力”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完善四级组织体系,聚焦居民结构多元化、生活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推动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创新“一聚一引”工作方法,“聚”内部力量,发挥党员示范帮带作用,调动居民内生动力,挖掘各类优质资源,积极参与生活圈建设;“引”外部资源,链接各类平台,多元业态嵌入辖区,打造各方共同参与建设的新格局,形成生活圈的有力支撑。
民生为先,提升“六个一”新亮点。街道着眼于居民衣食住行的便捷、生活质量的提升,注重解决群众对针头线脑的小期盼,鼓励发展修鞋、配钥匙的小手艺,充实小家具、小家电的维修,用方便居民生活的每一处小细节,不断完善业态建设,让便捷成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显著特点。建立由网格员、党员、楼组长、热心群众组成的居民需求摸排队伍50支,定期入户走访,及时汇总需求、制定对策。依托“甸亮初心”党员志愿服务品牌,推出20个志愿服务项目,构建“1+567”志愿服务体系,成立“党员管家班”“匠心筑梦”“佳园绿盾”等47支志愿服务队,免费为居民提供家具维修、小家具打造、配钥匙、修裤脚、理发等多元化、公益性特色志愿服务,不断延伸服务方式,有效拓展服务边界。
民主协商,打造“六个一”新举措。生活圈内倡导协商民主,归纳总结出“1346”协商民主工作模式,已累计举行议事会60余次,听取相关意见建议100余条,解决居民反映大的问题16个,做到了“民情速递、民困速解”。对居民反映的早餐网点少的现状,经过民主协商,主动联系餐饮企业增设早餐业务。增加早餐品种,极大满足了社区居民对早餐的需求。同时对居民比较关心的0到3岁孩子较多无人看管的现状,打造全市首家社区托育——“泉心托”,填补全市社区托育空白。
打造平台,提升“六个一”智慧化。共享数据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街道启用并推广“乐居甸柳一刻钟生活圈”小程序,把居民关切的“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40余种类业态均融入到小程序中,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掌握社区各类服务。创新“养老外卖”模式,主动优化养老服务,推出了“居家医养服务包”,借助信息化智慧健康医养平台,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长者食堂等,大家在生活圈内即可享受“远程诊疗”,让养老变享老。建设智慧化农贸市场,在增加中央空调为居民带来舒适购物环境的同时,聘请专业公司提升改造市场的智慧化,增加显示大屏、触摸屏,个体信息展示屏、体感测温仪,人流检测摄像,智慧电子秤等,并形成信息共享同步联动,精确获取市场经营规划、产品溯源、实时价格、促销活动信息、每日客流与经营数据分析统计,市场管理和个体经营业户管理等工作,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按下“加速键”。
甸柳街道吉祥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由传统的平台建设转变为现在的智慧赋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业态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圈”起了居民在购物、服务、医疗、餐饮、教育、文化、健身等各方面的需求,一站式购齐各类日常服务与生活物资,特色店、老字号为社区集聚了人气,“小修小补”则增添了社区的人情味。